欢迎访问EV之家首页!新能源物流车 新能源货车电动物流车 新能源物流车

   
EV之家
EV之家
统一服务热线

18016091277

EV之家
EV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动力电池产能过剩愈演愈烈

动力电池产能过剩愈演愈烈

2019-06-14 浏览次数:9,418 次 中国能源报

当前,动力电池企业要想得到市场认可,就必须将发展重点从产能扩张转向产能优化,通过核心技术创新和智能化水平提升来实现产品的提质降本,从根本上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

宁德时代日前发布的2019年一季报显示,其首季实现营收约99.82亿元,同比增长了168.93%;实现净利10.47亿元,同比增长153.35%。对此,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宁德时代一季度的良好经营体现了在其产业链上的强势地位,其经营业绩的大幅增长主要是该公司动力电池出货量增大、销售规模扩大,并通过加强费用管控、费用率有所下降所致。

事实上,不仅是龙头企业在扩大产能,近期,一些中小型动力电池厂商也在做出类似布局。然而,在当前动力电池产能过剩的背景下,盲目扩大产能否帮助企业在逐渐“白热化”的竞争中胜出呢?

产能扩张仍在继续

5月15日,亿纬锂能发布公告称,为积极推进该公司在新能源电池领域的发展,拟扩大动力电池生产规模,本次投资规模拟不超过35亿元。记者了解到,2018年亿纬锂能的动力电池装机量为全国第7名,共1.29GWh。而公告中提出的最新目标显示出亿纬锂能对现状并不满足,想要通过扩大产能寻求突破。

除了亿纬锂能,持续加码产能的还有宁德时代和鹏辉能源等几家电池企业。今年年初,宁德时代宣布修改其在德国建造动力电池工厂的产能计划,将从最初设计的14GWh提升7倍至98GWh,以此来迎合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相比龙头企业宁德时代的“豪爽”扩产,作为电池企业新秀的鹏辉能源也不甘落后。在2018年连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都未上榜的鹏辉能源,在近期发布的4月份国内厂商动力电池装机量排行中已升至第五。该公司称,由于订单量增加,计划今年上半年扩产2GWh的动力电池产能。“公司对上汽通用五菱、东风股份等订单增量持续释放,仅供上汽通用五菱每个月的新能源汽车出货量就有4000台左右,一年就要‘吃’掉1GWh产能。目前公司整体产能在2GWh左右,因6月份还要向长安车厂批量供货,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车厂的订单需求,正在抓紧扩产。”鹏辉能源副董事长鲁宏力表示,该公司将根据订单情况逐步释放产能,远期计划产能为10GWh。

高端供应不足,低端产品过剩

虽然很多企业都在加紧扩大产能,但我国的动力电池市场实际上已经处于相当严重的结构性产能过剩中。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为56.9GWh,而同期动力电池产能约为260GWh,有4/5的产能没有释放。随着新产能的继续投放,2018年动力电池产能可装备400多万辆新能源汽车,是2018年产销量的近4倍。高端供应不足,低端产品需求不足的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在此背景下,动力电池企业产能扩张的合理性是否充足呢?

业内人士介绍,此前,宁德时代已经与上汽、广汽等整车企业建立合资公司。2018年3月,宁德时代还拿下了大众集团MEB项目动力电池订单,5月又与戴姆勒签署合同,进入了戴姆勒电池供应体系。需求量不断增大,加之产品质量受市场认可,宁德时代的产能扩张“理由充分”。

然而,一些企业的盲目产能扩张就很难被理解。上述业内人士分析,亿纬锂能的产能持续加码就略显“冲动”。

该人士认为,尽管亿纬锂能近年来在动力电池领域内频繁加码,但该业务的业绩贡献却并不明显,从近几年的财报表现来看,亿纬锂能的净利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麦克韦尔获得的收益,而后者主要以“电子烟”为主业,与动力电池的关系并不大。

“亿纬锂能原有的产能技术相对落后,很难满足如今企业的需求。如果仅是通过单纯的扩大产能来‘自救’,恐怕作用不大。”崔东树指出,目前我国的动力电池企业大部分走的还是以量取胜的道路,往往更注重扩大生产规模而忽略了产品品质,对产业后续的发展很不利。

企业应掌握和创造核心技术

“目前动力电池企业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甚至用‘鱼死网破’来形容都不为过。”崔东树表示,在此情况下,维持现状的企业势必会出局,“这是一个必然的竞争过程,市场自然会筛选出优质的电池厂商。”

据统计,2016年,我国动力电池企业数量达155家;2017年这一数据降为约130家;2018年,我国动力电池企业数量继续下滑至100家左右,三分之一的企业已被淘汰出局。

那么,动力电池企业又该如何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动力电池企业要想得到市场认可,就必须将发展重点从产能扩张转向产能优化,通过核心技术创新和智能化水平提升来实现产品的提质降本,从根本上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

“目前,动力电池企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企业如果不抓紧提升自己的技术,势必会被淘汰。”崔东树分析指出,目前新能源整车企业对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等指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动力电池企业应“投其所好”,加大基础研究力度,重视人才培养,更好地利用技术创新来提高产品质量。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此前也公开表示,要化解动力电池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企业应掌握核心技术,创造核心技术。“电池企业必须以全球视野生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确保自身技术始终站在世界前沿。”

行业交流请扫下方微信

分享到:0
|热门推送

QQ咨询

微信

咨询电话

18016091277

QQ咨询

发送短信

拨打电话

联系我们

X

扫一扫,即刻进行对话